資訊中心
陳巧生《歷代傳世銅爐》首次問世受熱捧
中國銅爐文化歷史悠久,在用香習俗的推動下漢代既已誕生中國銅爐的鼻祖博山爐,至明朝宣德皇帝御制宣德爐推動了中國銅爐文化的二次復興,并成為明代文房珍玩之首,600余年來受
中國銅爐文化歷史悠久,在用香習俗的推動下漢代既已誕生中國銅爐的鼻祖博山爐,至明朝宣德皇帝御制“宣德爐”推動了中國銅爐文化的二次復興,并成為“明代文房珍玩之首”,600余年來受到歷代藏家的極大追捧
“中國銅爐第一人” 、中國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古韻銅爐制作技藝傳承人陳巧生承藝40余年不斷鉆研,致力于恢復、繼承并發(fā)揚自明代起逐漸失傳的傳統(tǒng)“宣德爐”制作技藝。為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5周年,為經(jīng)典重現(xiàn)大明宣德爐榮光,重新開啟中國銅爐文化的盛世景象,陳巧生特別親制的《歷代傳世銅爐》珍藏版,被稱為是成就了中國銅爐文化第三次復興的里程碑。
“中國銅爐第一人”陳巧生大師潛心親制 中國銅爐大師陳巧生祖上自清朝起從事銅器和銅爐制作,為陳氏銅器制作技藝的第三代傳人,并于2011年被授予“中國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古韻銅爐制作技藝傳承人”稱號。陳巧生所制的“巧生款”古韻銅爐被當世藏家稱為“巧生爐”,其嚴格遵循古代工藝和制作技藝,不以現(xiàn)代工藝投機取巧,其造型古樸、充滿靈氣,與明清 “宣德爐”毫無二致,不可分辨,自上世紀80年代起聞名于中國銅爐界和中外文物收藏界,形成了一爐難求的收藏現(xiàn)象。
2010年,在上海世博會中16鼎“巧生爐”作為中國杰出文化藝術(shù)品的代表在世博會中國館隆重展出,“巧生爐”也作為世博國禮贈送給出席世博會開幕式的各國政商貴賓;同年,北京雍和宮主持堪布嘉木揚 圖布丹活佛委托成巧生大師為雍和宮鑄造3鼎銅爐;蘇州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師將巧生爐作為供佛禮器;臺灣星云大師到訪寒山寺時,更是特別收藏了“巧生爐”。
此次,陳巧生潛心親制《歷代傳世銅爐》珍藏版,用將近一年的時間精工細制,在古法基礎上,融入了“巧生爐”自己的特點,既保留了宮廷藝術(shù)的大氣規(guī)整,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。
《歷代傳世銅爐》受故宮專家盛贊 《五福壽香薰爐》、《沖天耳三足乳爐》、《橋耳三足乳爐》組成,冶煉尤精、古韻大成,經(jīng)過12煉方可成器,分別寓意富貴吉祥,延年益壽、福滿平安,具有至高的收藏和鑒賞價值。 中國傳統(tǒng)工藝研究會副會長王永慶表示,目前收藏市場上銅爐正處于價值洼地,其三大潛力不可限量:第一,原料獨特,除銅之外,還有銀、鎂等貴重材料加入,所以爐質(zhì)特別細膩,呈暗紫色或黑褐色;第二,煉次繁復,一般爐料要煉4次,而巧生制爐爐料要經(jīng)12煉,因此爐質(zhì)會更加純細;第三是閃爍金光,鎏金或嵌 金宣德爐金光閃閃,給人一種器宇軒昂的不凡感覺,堪為佳品。 著名銅爐研究鑒賞家、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夏更起表示:《歷代傳世銅爐》體現(xiàn)了巧生爐的藝術(shù)精髓,保留了古韻,又有時代的印記,工藝極其精美,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。”
馬未都“古有宣德爐,今有巧生爐”,一爐拍得80萬 銅爐這項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因為可賞可玩可用,隨著人們對品質(zhì)生活的追求,以及技藝瀕臨失傳而引起了收藏者競相追捧。2013年,在香港拍賣會上,陳巧生仿明 代宣德爐經(jīng)典款銅爐“帶座雪花飄金雙龍戲珠紋蓋熏爐”以20萬起拍,經(jīng)過四、五輪激烈角逐,最終被澳門一藏家以80萬港幣競得,問鼎全場最高價,創(chuàng)造了中國當代銅爐的拍賣紀錄。 《歷代傳世銅爐》制作之初即引起巨大轟動,更是以全套組19800元的低價入市,引起了收藏者的廣泛關(guān)注。因為,在全國收藏重鎮(zhèn)的北京、西安、天津、上海等地,近年來巧生爐受到藏家們一致的追捧,價格年年攀升,一般精品的年漲幅都在30%以上,不少作品幾年來價格更是成倍增長。在臺灣、香港等地,收藏家們更無不以收藏巧生爐為榮。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見了“巧生爐”也不禁贊嘆:“古有宣德爐,今有巧生爐。”相信,陳巧《歷代傳世銅爐》的隆重問世,將會為火爆的銅爐收藏再添熱度。
相關(guān)閱讀
- [2015-05-14]
- [2015-05-14]
- [2015-05-14]
- [2015-05-14]
- [2015-05-14]
- [2015-04-21]
- [2015-04-21]
- [2015-04-21]
- [2015-04-21]
- [2015-04-21]
- [2015-04-21]
- [2015-04-21]
- [2015-04-18]
- [2015-04-18]
- [2015-04-21]
- [2015-04-21]
- [2015-04-20]
- [2015-04-20]
- [2015-04-20]
- [2015-04-15]
- [2015-04-15]
- [2015-04-15]
- [2015-04-15]
- [2015-04-15]
- [2015-04-15]
- [2015-04-15]
- [2015-04-15]
- [2015-04-15]